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读佛经笔记

    相则能摆脱轮回的极大痛苦。四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解释:对的执著为,对其他人的执著为人,除了人相以外,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众生,类似的观念是对众生执著称为众生相,每一个对自己的寿命都很关心,这种对寿命的执著称为寿者相。若彻悟空性,则四相皆无。六祖云:“无诸四,寂灭实相,即是佛性。”觉得《金刚经》里有一句话说的好:“迷即佛是众生,悟即众生是佛。”真正的佛法是无所著的,但是总要以一定的来显现...

    释妙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4758947.html
  • 开佛法本意,扬慈悲真髓——漫话佛教医学(1)

    。众生因为执着了,所以才产生烦恼和疾病。”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,来自我们内心攀缘外境所产生的妄念。以下分别说明贪瞋痴之所以致病的原因。   贪:是对于自己的喜爱境生起染污耽着的心。例如:贪求美食过饱...能生一百零一病,合生四百四种,即一切身病的总称。其中,地大病为身体沉重,坚结疼痛;水大病为饮食不消,腹痛下痢;火大则会全身发热,大小便不通;风大会引起肺闷,气急呕吐。  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三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459654.html
  • “万法唯识”和“转识成智”

    把阿赖耶识思量为“”的那种体相。“此第七识本质,即以第八为境,由似一常,似实”(同上)。 第三了别境能变色,指八识中的前六识。六识以各自相应的认识器官为活动的依据,它们的职能是了别(即区别...”、“万法唯识”的基本原理,并以此作为宗教实践的主要理论依据。《成唯识论》开宗明义说: 又为开示谬执法、迷唯识者,令达二空,于唯识理如实 知故。复有迷谬唯识理者,或执外境如识非无,或执内识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059875.html
  • 朱熹“理一分殊”说之讨论

    一而不言分殊,则为墨氏兼爱,言分殊而不言理一则为杨 氏为,所以言分殊,而见理一底自在那里,言理一,而分殊底亦在 ,不夹杂。”(朱子语类,卷98)     在所有人与人对待关系的方式上,如果...何干涉,其谓之‘兄弟’,‘同胞’, 乃  是此一理与为贯通。故上说‘父母’, 下说‘兄弟, 皆是其血  脉过度处。西铭解二字只说大概, 若要说尽,须因起疏注可也。” (朱子语类卷98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859984.html
  •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

    法”。武帝似乎在理解上未能跟上,只一昧在自我意识中构作,不解、人相、众生相诸相虚妄,正是入迷执著之事,居然狠狠地问说:“对朕者谁?”,这是直接冲击教学者的提法,达磨一无功德、二无圣谛,或许根本是个...等待解构的事件而已,如此不真,则又何须定名,任何名之定位都是多余与虚妄,此即“无我观”,“无我”即是去除那仍在虚妄现象世界中的执。  <菩提达磨>光曰:“诸佛法印可得闻乎?”师曰:“诸佛法印,匪从人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1960005.html
  •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

    心念,还见自心。今从心见佛,心作佛,心是佛,心是如来,心是我身(因五阴身心皆空,亦唯心造耳。)心见佛,心不知心,心不见心。心有想念则成生死,心无想念即是涅槃。诸法不真,思想起。所思既灭(... 要知道,不取相貌,才是大观想。大观想者,不取人众寿相是。不取人众寿相,则心清净极清净,于是真知了了而现,是之谓观照。所以说,不取于,如如不动。如是不取相貌,可见自性佛,可见法身佛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260388.html
  • 从无边慈辉中发挥无上大愿

    ,无上行愿与无尽血汗,提练得不倦不退,挥洒得不已不计,则能与正法相融,与诸佛相通;与正法相融得不著,与诸佛相通得直应实相,对惑业所感的身心便当下远离爱了;远离了爱的缠系,奉献身心的绝大行愿,便...系联一贯,将个的虚幻之,破绝得彻底廓清。声闻行者至此则安住于涅槃界,菩萨行者则更发广大菩提心,形成了大小乘的分野。大乘行者以大菩提为究极的标徽,所以不急于尽断烦恼,于生死中“留惑润生”;从长时大空...

    释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5960814.html
  • 唯识述要

    宗书籍也系名也。分析得很过细,有点象今天科学分析的味道。法相宗的书自古以来是比较难读的:读法相宗的书籍, 於河里淘金一样。因为他的名太多了,所以在很短的时候把唯识讲好,不容易的。考虑好久,是...。  第七识呢,他也有限,只能缘,第八识他只能缘种子,像 深,缘起见。都不及意识的领域宽,所以意识很重要。讲八识的时候,特别是在法相案的修行,意识他看得特别重。一切,万法唯识,唯识所变,而八识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961358.html
  •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——兼论中西哲学走向诗学的原因

    在《金刚经》中,释尊有言曰:“若以色见,以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(《金刚经·法身非分》)“若菩萨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(《金刚经·究竟无我分》)这是从对象本体的...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”,但是,当他到了北海,“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”,就不禁慨叹:“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,之谓也。……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据此,庄子进一步引申道: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...

    刘成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1761626.html
  •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(1)

    熏习并摄藏其种子,另一方面此识所摄藏的种子能够为因缘生起诸法的现行,合此种现及熏生两方面即是此识的自。云何爱执藏?谓一切有情的第七末那识从无始以来,妄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以为实在的,而起贪爱,是故说明...,分别计度,执为实,所熏成的习气。如执实有上帝、真主、神等以为大我,能够创造一切、主宰一切。  (7)一般的分别法执习气;谓有情的第六意识,缘邪教所说蕴、处、界相,分别计度执为实法,所熏成的习气...

    释悟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261680.html